发布时间:2025.07.15 16:08 浏览次数: 作者:
返回列表2025年4月17日,恒安集团(01044.HK)创始人许连捷逝世,公司股价当日波动率不足2%,日常运营井然有序,这也让民营企业 “家族传承” 课题再度引发广泛关注与思考。
上一期文章我们谈及“湾仔码头”的故事,两相对照更显意味深长:同样是创始人落幕,一个因股权架构的缺失导致品牌易主,一个靠提前布局的治理设计实现平稳过渡。
一、控制权配置:家族信托构建的 "防护长城"
(一)股权架构的顶层设计
恒安集团的股权架构以许氏家族信托为核心,形成 "双层控股+核心持股" 的立体结构。创始人许连捷通过安平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.69亿股(占比 23.16%),其长子许清流直接持股 0.68%,并通过信托机制实现控制权集中。这种设计将家族财产与企业经营隔离,既避免股权分割导致的控制权稀释,又通过信托条款确保战略决策的连续性。
与湾仔码头的自然人直接持股不同,恒安的信托架构具有三大优势:
1. 风险隔离:信托财产独立于家族成员个人资产,即便面临债务纠纷或婚变,企业控制权也不会受到影响;
2. 永续性:信托无固定存续期限,理论上可跨越代际实现控制权传递;
3. 治理专业化:信托由专业机构管理,避免因家族成员经营能力不足导致的决策失误。
(二)双核领导制的平衡艺术
恒安集团的 "双核领导制" 是控制权配置的另一大特色。创始人许连捷与施文博分别通过家族信托持有23.16%和21.02%的股权,形成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。在董事会层面,双方家族成员交叉任职(如施文博之子施煌剑持股85.17万股),确保重大决策的民主性。这种 "股权分散、治理集中" 的模式,既避免了单一家族独裁的风险,又通过一致行动人协议维持战略一致性。
二、资本合作:资源置换的战略智慧
四、治理机制:从家族企业到现代公司的蜕变
(一)管理变革的三次飞跃
恒安集团通过三次重大管理变革实现治理升级:2001年第一次变革,引入汤姆逊集团,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劝退家族成员,将管理层职业化;2008年第二次变革,与博思艾伦合作,优化供应链和渠道管理,将经销商数量从 3000 家精简至 1000家,提升运营效率;2014年第三次变革,联合IBM和SAP打造信息化系统,实现生产、库存、销售数据的实时共享,支撑电商业务爆发式增长。
(二)董事会的专业化重构
恒安国际的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,其中独立董事占比超过 50%,并设立审计、薪酬、提名三个专业委员会。家族成员虽占董事会多数席位(如许清流、许清池),但决策需经专业委员会审核通过。这种 "家族主导、专业制衡" 的结构,既保障家族控制权,又避免内部人控制风险。
恒安集团的股权架构实践,为家族企业提供了 "控制权保障 - 资本合作 - 代际传承" 的完整解决方案。其核心在于:通过家族信托实现股权集中与风险隔离,以双核治理平衡家族利益与专业管理,用数智化改革支撑战略落地。
股权架构不是静态的法律文件,而是动态的治理系统,需要结合企业发展阶段、行业特性和家族实际,进行个性化设计与持续优化。唯有如此,中国企业家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守护企业的 "根" 与 "魂",实现从商业成功到基业长青的跨越。